您们提出的关于《关于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的建议》的提案收悉,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:
近年来,市农业农村局格外的重视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工作格外的重视,坚持工业思维抓农业,着力拉长产业链条,推动乡村产业振兴,推动现代农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一是农业总实力慢慢地加强。2023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.5亿元,总量居济宁市、全省前列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77.72亿元,增长5.5%;增幅排名济宁市第一位,位居全省前列。坚持为农、贴农、惠农导向,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。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56万元,增长8.7%,增幅居全省前列。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。2023年我市粮食种植培养面积104.83万亩,同比增加0.63万亩,粮食总产48.77万吨,同比增加1.09万吨,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“三增加”。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2023年获评全省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进县、全国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市场监测县、优秀生产监测县等荣誉称号。肉奶产量6.79万吨,同比增长14.5%,增幅居济宁市前列。现代渔业生产成效显著。锚定“一东一西、中间联动”渔业发展的策略,推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,打造邹城渔业品牌。全市水产产量1.59万吨,同比增长3.75%。堃茂农业被评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、国家级生态农场。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引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、农业转型升级。光头李记食品公司果蔬脆加工生产线生产,大幅度的提升食用菌、草莓等果蔬附加值。草莓园共富园基本完成建设,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,进行草莓及蔬菜种苗繁育。农业休闲观光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蘑菇展览馆、草莓展览馆,年接待考察2万余人次。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05.11亿元,总量居济宁市第二位;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0.1亿元,排名济宁市第二;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.38亿元,全市第一。四是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凸显。食用菌种植培养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、年产鲜菇38万吨。恒发、常生源等5家企业获评全国“工厂化食用菌重点企业”。“邹城蘑菇”被评为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、中国品牌农业与市场年度评选卓越品牌30强,品牌价值达41.25亿元。五是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。邹城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成效显著。其中,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达94家,友和生物本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8家,家庭农场示范场36家。
虽然我市现代农业取得一定发展成效,但是资源优势还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挖掘和利用。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,充分吸收借鉴您的建议,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目标,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,着力夯实粮食基础、着力发展产业、增强农业活力,努力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。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。
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一是稳定粮食生产。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。强化粮食安全责任,落实党政同责。细化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,以正式文件形式分解下发至各镇(街),压实镇街粮食生产责任。强化技术指导。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,组建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活动。落实好惠农政策,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二是全链条推进。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,高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,持续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,充分的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能力,引领园区主导产业向周边发展。同时健全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农带农益农机制,带着农民干、帮着农民赚。三是发展品牌农业。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,推广我市特色农产品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产品品牌”,实现品牌产品溢价,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。通过举办推介活动、制作标志牌、印刷宣传册、参加展会、在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,提升“邹城蘑菇”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,宣传推介邹城草莓。申报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,加快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建设,用品牌引领农产品消费,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、推动产业化。四是推动项目建设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发展现代农业,按照工程化、基地化、标准化、园区化、品牌化、科技化标准,明确项目建设、新项目谋划、金融扶持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重点,狠抓落实,全速推进,保证现代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建成落地、投入运营,力争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成一个、带动一片,真正把设施农业打造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器。五是全力争创省现代农业强县。以争创省农业强县为契机,会同有关部门,围绕省现代农业总体要求,找短板补弱项,从总体上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。